新闻媒体

行业动态

交通设施智慧管养或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当前交通基础设施存量不断攀升,在国内发达城市以及都市圈,新建高速公路渐已成网络,养护的项目将会越来越多,养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管养成为行业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



所谓三年一小修,五年一中修,十年一大修是常态,绝大部分公路每年都必须进行常规的养护,其中也不乏技术难度大的技术创新。


我国高速公路里程世界第一,在维护管理上就更加困难,主要面临一下问题:


1.感知设施不足,监测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功能单一,难以满足日常维护监测。


2.联网困难,公路里程面积大,省与省、路段与路段之间信息无法实现实时互联。


3.服务设施落后,清洁管理维护困难,频率难以制定。


4.公路环境多变,无法及时通知其他行驶者进行提前预警。


根据公安部制订的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科技发展规划,各地交管部门要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科技应用,不断提高科技化水平,努力实现办公自动化、通讯网络化、装备现代化。要加大科技投入,逐步建立起业务软件应用平台、通信平台,以数字通信取代人工信息传递。



什么是智慧养护?




“智能养护”是在基础设施数字化基础上,充分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人员、技术、装备、数据、管理等要素,将基础设施升级为可感知、可分析、部分可控,远期能自动控制、自我管理、自我维修、自适应的智慧化系统,实现对基础设施养护全过程、全要素的科学化、智能化、精准化、主动式、预防性管理,是基础设施养护发展史上一次颠覆性革命和重大发展。但无论哪种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总要经历一段痛苦的过程,来解决行业中存在的障碍和迷惘。


智能养护两个前提。前提一是基于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或新建)。智能交通基础设施:道路、桥梁、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具备多维感知能力,能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自动控制,并与交通工具、交通参与者进行协同联动,主动检测路网和设施运行异常,及时上报道路拥堵和设备故障,为设施安全、交通安全和高效通行提供支撑。


前提二是智能养护的另一个前提是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通过建设两个体系、全时空监控、三网融合。实现对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全面透彻、实时准确的感知和互联,在此基础上开发协同共享、强大高效的智能管理平台,实现智能养护。


就公路养护而言,“智慧养护”是在公路全寿命周期理论基础上,集成人员、业务、技术、装备、数据、模型等,实现对公路养护全过程、全要素的科学化、智能化、主动式、预防性管理。



建、管、养一体化理念推动绿色交通建设




目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勘察、设计、建设、运营、养护等各阶段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和实施主体,造成项目优化、数据共享、全生命周期效益最优等目标和理念很难贯彻执行。


同时,传统的交通基础设施理念将养护作为产业链末端,往往是出了问题才想到养护维护,这种将建、养割裂,尤其将“养”后置的固有思维,既不利于交通基础设施生命周期的延续,也会产生资源浪费。如果将工程结构看成一个生命体,在“胚胎期”就关注其全生命周期成长,建立健康卡,在各个生长阶段配合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健康体检,提前发现疾病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而不是有病再治,将大幅提升工程结构生命周期和人民出行安全,同时这也是绿色交通建设的体现。


随着全方位养护管理时代的来临,树立“大交通、大养护”理念尤为重要,通过打造覆盖公路、桥梁、隧道、轨道交通、铁路、机场、港口等整个交通领域养护的一张网,一套图,通过打通交通基础设施建、管、养全生命周期,将前期规划、勘察、设计、建设、运营、养护等各阶段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规划设计之初就考虑运维养护的要求,寻求综合效益最优的工程方案,以此实现可持续发展。



智慧养护,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未来交通基础设施养护行业贯彻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多要依靠创新培育发展动力、形成发展优势。扭住创新这个关键,将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升级,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实现养护关键技术突破,从学科建设、科技创新、政策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发力,建立交通基础设施长寿命安全保障的科技体系和队伍保障,引领交通基础设施养护高质量发展。


随着智慧交通“云、大、物、移、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和发展, “智慧养护”已不再是空中楼阁。此外,公路大数据综合管理系统的公众渠道也将开通,所有群众都能参与到公路运营监管、路政违法监督、公路病害上报中,智能管养时代正在到来。



上一篇:路侧感知将成为车联网下一个热点

下一篇:山西省今年将建成道路联网感知系统

展商推荐

000
00
00
00

右侧二维码扫一扫

右侧二维码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