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

行业动态

王长君:对加快推进“十四五”道路交通管理科技发展的建议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制订的《公安交通管理科技发展规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了交通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明显成效、交通安全管理科技支撑能力重点提升、城市交通管理科技建设突出进展、高新技术落地应用有效推进、科技建设保障服务体系全面加强等工作目标。


加快推进“十四五”道路交通管理科技发展,确保交通管理规划有效实施,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会长王长君研究员。


道路交通管理:请简要介绍一下我国道路交通管理科技发展的历程。


王长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主要经济体中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机动化进程。数据显示,在过去20年,我国城镇化率从36.2%提升至超过60.6%,汽车保有量从1610万辆增加至2.61亿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交通问题。


公安交管部门以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等快速发展为契机,一直在用新技术新应用应对挑战、解决问题。


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路交通管理科技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部分大城市引进国外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探索阶段、90年代以“城市交通监控系统” 为核心的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后以“城市交通指挥系统”为核心的创新应用阶段、2010年以来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ITMS)”为核心的智能化发展阶段。


具体地说,国家层面持续支持智能交通科研项目,有效支撑道路交通管理科技发展。


2001年,科技部联合公安部、交通部等组织专家完成“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中国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研究”,其中明确了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领域(ATMS)。


2002年4月,科技部正式批复“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北京等10个城市成为首批智能交通应用示范工程的试点城市。


2008年,公安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启动“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领域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并组织实施示范工程。


进入2010年以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先后设立面向不同研发重点的交通管理科技研发项目,为推动我国道路交通管理科技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公安、住建、交通运输等部门通过顶层设计、技术应用强力引领推进。2000年开始“畅通工程”建设、2017年开始实施“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在对道路交通管理科技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基础上,分步骤、分阶段组织各地公安交管部门推进实施。


2012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道路交通管理所有核心业务的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

2016年,初步建成依托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全国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2018 年,建成涵盖路面主要执法管控的公安交通管理集成指挥平台;2020年,建成全国交通管理大数据分析研判(部级)平台。


至此,构成世界上规模最大、集成度最高,横向覆盖全国、纵向涵盖道路交通管理和服务应用,相互协同的交通管理“四大平台”,可以说是我国道路交通管理科技发展的里程碑。


在强劲的需求驱动和有力的开发投入支撑下,各地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网联等技术快速发展,基于各自发展需求,通过大量的工程技术项目推动了道路交通管理科技的落地应用和深化发展。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建成城市交通指挥中心540多个。


而从技术发展特征看,我国道路交通管理科技发展大致经历了从分散到集成、人工到智能、系统到“大脑”三个阶段。


随着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支持的城市交通集成指挥系统的研发成功和推广应用,道路交通管理从分散走向集成,各地在城市交通指挥中心建设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在一个平台上打通各子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功能集成。


之后,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实现了交通事故或交通违法发现更及时、警情处置更迅速、监管调度更科学,助力道路交通管理从人工迈向智能。


近几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逐步实现跨域数据融合,出现了“城市交通大脑” 的概念和初步成果。


道路交通管理:在您看来,现阶段我国道路交通管理科技发展存在哪些问题值得反思?


王长君:道路交通管理科技的发展应用在维护交通秩序、提高通行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成效显著,但不可否认,现阶段我国道路交通系统运行状况仍不容乐观,在有序、安全、畅通方面仍面临严峻的问题和挑战。


城市交通拥堵频发,浪费了大量的资源、精力;道路交通事故总量呈增长态势,城市交通事故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的占比持续上升;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违法行为没有明显下降,导致道路交通秩序整体仍较混乱。

道路交通管理发展过程中持续存在的问题与交通管理科技发展中大量使用高新技术之间存在较大反差,大量的技术应用与持续的资金投入是否取得预期和应有的效果值得反思。



反思一:传统的交通工程技术应用是否得到应有的重视。


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发展思路是在道路设施的基本通行能力和交通管理设施的保障能力得到良好发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通信、自动控制等技术, 进一步提升道路网络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


而基本通行能力和保障能力的良好发挥需要应用传统、经典的交通工程技术来实现。忽视传统交通工程技术,即使再先进的技术、再好的设备、再大的投入,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人工智能应用需要结合交通工程,更无法替代交通工程,就像交通工程建设是建立在土木工程基础上一样。


反思二:实时交通流量采集是否到位。


无论是传统交通工程技术,还是交通智能管控技术、城市交通大脑,都取决于对实时交通流信息精准且全面的采集、对实时交通状况的准确了解和掌握。


但据调查统计,目前交通流量采集缺失、数据无效现象严重;交通流量检测方式多种,但能有效采集数据的很少。


反思三:是否准确认识到了道路交通管控的本质。


道路交通管控的本质是解析各类交通流基本规律、降低交通的不可控性,而交通的不可控性主要源于人的交通行为的不确定性。因此,道路交通管控的目标不是道路、交通设施、车辆,而是人。


确切地说, 道路交通管控的本质是解析人所导致的交通不可控性,并服务人的出行。要有效降低人的交通行为的不确定性,需要培育良好规则意识的出行环境。


目前,众多交通参与者仍然是非机动化出行时代的出行意识和习惯,应尽快将严格按基本交通规则出行作为刚性要求;交通执法除了针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也应加大对路权、基本通行规则的关注。


要有效服务人的交通出行,需要从服务机动车出行转向服务人的出行。


机动车的急剧增长导致道路交通管理在过去多年中更多倾向“车本位”理念,从交通发展规律而言,这一理念无法永远满足机动化的需求,而以此为指导的道路交通管理科技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道路交通管理:对加快推进“十四五”道路交通管理科技发展,您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王长君:“十四五”道路交通管理科技发展要从把握交通管理科技本源,重视基层技术研究应用、优化交通管控技术、提升交通安全意识、服务交通行业发展等方面着手,应特别关注交通组织优化不到位、交通流量采集不实、规则意识缺失、跨域融合差等基础性问题。


一是追本溯源,准确把握道路交通管理科技的本质。


道路交通管理科技发展要具有科学精神,即按客观规律办事、有扎实的理论与技术基础、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面对新技术,要思考“要不要用、为谁用、怎么用”的问题,避免成为工程技术的巨人、科学精神的侏儒。


二是重视道路交通基础技术的研究应用,这是夯实基础的关键。


保证全面、详实的交通流量采集,准确了解和掌握实时交通状况,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继续挖掘现有各类交通流检测技术的有效利用,用好现有的线圈、红外、视频等检测数据, 利用浮动车数据对信号控制优化辅助,在信号控制中探索应用卡口数据、车联网数据等新数据源的技术和方法。


另一方面,重新重视研发应用可靠、有效、高性价比的交通流采集技术,以“实用性与有效性”为研发应用原则,在技术造型上,充分考虑实际应用及成本、各种检测方式的优势及适用条件,细化各类检测的技术规范、规定等,不应一味地崇拜技术先进而不计经济成本。


三是以传统交通工程技术为支撑,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系统优化交通组织和控制。


宏观上,通过系统性的交通组织优化,结合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等总体目标,科学合理分配交通用途的土地资源,以“完整街道”“道路瘦身”等理念为指导,增加公共汽车、非机动车、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的出行空间,引导城市交通结构的优化转变。


微观上,科学梳理车辆、行人等的通行空间,完善交通安全管理设施,精细优化道路交叉口、路段交通渠化,融合动态交通信号控制等, 推动交通组织管控精细化落地。



四是引导规则出行,加快提升交通安全意识。


科学、合理的驾驶人培训考试教育,精准、有效的交通设施约束与引导,准确、严格的路面交通执法管理,这三者缺一不可。


只有通过以规则意识为核心的培训考试和宣传教育、工程技术、管理执法,才能有效减少交通行为的不确定性、降低交通系统运行的不可控性。


因此,需要一场全社会的“规则意识”启蒙行动,构建“路权—规则”为核心的机动化交通环境。


五是促进融合发展,包括跨域信息融合和共享便捷交通服务。


从支撑执法管理为主向支撑执法与服务并重转变,通过基本交通规律与先进理念方法的融合,传统交通工程技术与高新技术的融合,交通工程师与数据、算法专家的融合,充分实现“人—机”智能的结合与协同,与更大范围的ITS、车联网等多方面实现不同领域思路方法、不同类型数据的跨域融合。


在现如今的智慧交通发展阶段,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系统和信息化系统进一步深度融合、集成应用,衍生出新的系统和应用,且这种融合趋势和进程正在加速。


此外,数据融合支撑交通管控与服务,交通事故、交通运行、路面执法等数据以及路网结构数据深度融合,有助于深度优化道路交通组织和交通管控。


上一篇: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再度建言智能交通,为自动驾驶规模商用开辟合法化路径|聚焦两会

下一篇: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国家公路网

展商推荐

000
00
00
00

右侧二维码扫一扫

右侧二维码扫一扫